閱讀筆記如同閱讀人生

文/柯綠蘿

今年秋冬,終於歹到時間看完幾本書,因深深記得有一句話這麼說:「三日不閱讀,其面目可憎也」,也有余秋雨的一句話:「世界因閱讀而寧靜」。

感覺:閱讀是一種令人心情抒發或平靜、令人思想更為明晰或感受生活,更是另一種很重要的精神食糧。

舊的一年,朋友,你可以為舊的一年閱讀一番。新的一年,朋友又將在新的一年閱讀什麼?

閱讀A:

終於看完這本書,我在閱讀與閱讀間,心中出現許多次的:天呀!天呀!的字眼,怎麼有那麼悲慘的女孩,家庭、父母全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樣子,貧窮不算什麼,可是,作者自小就眼睜睜看著父母吸毒並且還為父母把風等,可貴的是,作者從小就深知父母是愛她的,因此,並沒有因家庭的貧困和父母的行為絲毫改變‧書中字字句句,真實表達一個女孩遭遇極困境前後的轉變歷程‧天呀!一個最貧窮的哈佛女孩讓讀者驚異連連她的毅力與深厚的愛的堅持。

這本書是在今年10月從臺北地下街的誠品書店看到的,一陣子都沒買到自傳式的書了,架上許多新書及折扣的書,擺滿書店,等火車的時間還有一些時候,便逛進書店瞧了瞧翻了翻,眼睛被這書名吸引,哈佛大學不僅是會讀書的人也要家庭經濟優,才進得了的學府,貧窮又如何進得了(這是一般人的想法)‧好奇加自己喜愛閱讀自傳的書籍,買了開始了這本的閱讀。

作者在學校總是被同學取笑穿著一身髒衣服還長著頭蝨,父母已跌入吸毒的世界,根本無能力提供作者和姐姐的基本生活,因此,她不再去學校,最後被送去中途之家,就這樣的過著她那段童年。一個人流落街頭,在路上尋找食物,她的家就是地鐵,要不就是每天輪流住不同的同學家,日子就這樣過~~她毫無一個屈身之所也不知未來在哪裡?

當莉姿的媽媽死於愛滋病之後,她決定要好好掌握自己的命運,於是重回高中上課,她在地鐵站與走廊上寫完作業,把四年的高中學程,壓縮成兩年讀完,並且贏得《紐約時報》的獎學金,成功申請進入常春藤名校就讀。不是每個哈佛學生都是天之驕子,這就是本書作者的真實故事。

(這一段取自編輯/葉怡君、侯珈歆 圖、文提供/商周出版)

閱讀B:

只要從花蓮一回到台北,星期天總有兩件事是很期待去做的,不是看個早場電影、就是逛書店,這已是許多年養成的習慣,甚至看完好片再徜徉書海,那個星期天就這樣拯救了我快枯萎的心靈….。早場電影往往空蕩蕩的,這時就好像成為我私人的超大視聽室,安靜的獨享著。至於逛書店,也常是一人靜靜的眼尋各種書目或是每月列入排行榜的好書;說也奇怪,書的封面最能吸引我的注意;ㄣ..還有特價的書也會是我的選擇;ㄣ..對了!買書附贈CD,因為邊閱讀邊欣賞樂曲,那又是另一種高級享受了。自今年一月份回到花蓮工作,已經遠離假日這樣的習性,雖然也帶了些書在身旁,卻也只是心不在焉重覆的閱讀。而我無法在花蓮拷貝同樣的慣例,因為這兒有著大山大海,讓我的腳步自然的藉假日就往它們而去;幸好,我依舊保留著在台北的習性,所以,這次又讓我在金石堂看見這本買書送CD的好康代誌,不由分說的買下這本西班牙作家的小說~~「風之影`」,從台北帶回花蓮。起初翻閱,直覺得它就像一般的小說,人物名字冗長的讓人很費腦筋,所以並沒有很認真的去看,看看停停…,但是就在緩慢閱讀之際,才發覺它有點像作者的自傳,其中人物錯綜複雜那種好幾層的關係:呼之欲出又欲言又止的寫法,倒是能使讀者越來越有極於想快速進入書中釐清的慾望,早點一窺究竟的衝動,想必我也是那個讀者之一了。一本小說將人性面淋漓盡致,把人內心最黑暗、最善良、最暴戾、最真情的兩極面,在該書中發揮的淋漓盡致,那種真情內藏的真實人生中的仇恨憤怒都在小說間穿梭,一再的使讀者不得不瞪大眼睛,全力張開腦海的所有神經,仔細專注的投入…書中情境裡,去旋轉每一角色。『十歲少年達尼在遺忘書之墓裡,偶然的發現…一本胡立安.卡拉斯的小說<風之影>。讀了之後,深深著迷的尋找書中作者其它的作品,在尋找的過程中,意外的是,書中所描述的惡魔,竟出現在巴賽隆納的街頭,並且到處燒毀胡立安的著作…這樣迷離疑惑的動作,令達尼,越想去揭開這書中神祕的故事,原本始一段文學之旅,竟然意外敲開了巴賽隆納黑暗過去的大門。當神秘作者胡立安的輪廓一點一滴浮現…達尼人生逐漸和他產生情愫,漸漸將身邊的人都推向死亡和殺戮的陰影……』~取自書中封底的文字簡述。我緩慢看著…一字一句一段小說情節的文字,腦內微粒細胞隨著雙眼翻轉,跳入如漩渦似的浪花中,飛舞..激動..黑暗..。當下閱讀已不是那麼單純,而是一種享受書中達尼在串連各角色的奔馳與情節時,自己儼然全被收買的痛快感覺了。 文學與音樂的饗宴「卡洛斯.魯依斯.薩豐,一方面為了幫助營造風之影小說中的情境,同時創作了幾首曲子也舒緩密寫作的疲累。他自述了一段話:『若問世上還有什麼比文學更讓我煩心的,那就是音樂了,或許正因為如此多年來,我一直習偷偷地幫自己的小說配樂寫下那些曲子,我別無他求或意圖,只期盼能夠在伏案寫作的漫漫長夜以此相伴。』」一段譯者呈現作者在文學與音樂的完美結合下所作的表白,讓我也「躬逢其盛」買這本書時封底內頁夾的這片CD,一場文學和音樂的饗宴不就正在我的面前嗎!耳中傳來大師親手譜曲的樂章,兩手也在鍵盤上一字一字的,將閱讀風之影的感想,書寫在電腦螢幕上,今天的週日午後,徜徉在這樣的文學與音樂的饗宴中,有一種孤獨的幸福呢!

綠蘿週日午後在花蓮的窩

閱讀C:

書中經典文字:《生命中第一次歸零》

《我朝生命最陌生的方向前進,》《飛行就像寫文章到了一個段落,換行另起,生活有時候雖還不到分享的時候,但是要分段;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就是清清楚楚的分段;嚴格說來,當我將護照交給航空公司櫃檯人員劃位的那個剎那,就是為前一段半空中的家=園生活畫上的一個句號》

《冷漠的另一種說法~~,》~我超認同這段話~釋放了傳統的融合(說穿了是志不同也得為融合傷腦筋)哈!解救了我~~

《倫敦之所以沒有融合,是因為從一開始,倫敦就知道不同的人沒有什麼好融合的,自己當時在倫敦的失落感,發現或許是自己觀念的問題;中國人喜歡講究五族共融,從小每個人的教育都被灌輸這樣的觀念,融合不了就是一種失敗,就像愛與被愛,我們希望接受別人也被別人接受;但是,倫敦看得透徹一些,人本來就各自不同,不同的人有什麼好融合的,倫敦人會對融合的論點嗤之以鼻》

頭一次閱讀褚士瑩,我這年紀的很難去改變自己去讀年輕作家的文章,因為總覺得他們的生活歷練或人生閱歷都很淺,所以就不太會去閱讀年輕作家ㄉ書。書名吸引了我,封面圖像很戶外又有一隻狗兒,好像把我拉進我和蘇蘇在鹽寮海編呃一個場景~,【~海角天涯,轉身就是家】~`我對家的框架,在父親過世後早已有些不同的想法~~~

我不再眷戀一個大房子裡,一張屬於自己的白色鑲上紅邊的書桌,一整排書,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連死亡都要子女在側,這些都不再是我想要~

讀了這本書,大開眼界和更豁達旅行的寬廣視界,褚士瑩這年輕作家,居然〞拯救我所被傳統所框架起的家的定義;

使我身輕如燕般的更加決定隨緣~隨心前行~~這和年齡一點關係都沒~~

我即將再次以中年之身飛翔~~

2011年12月25日 柯綠蘿寫于花蓮的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