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天行道
聖經裡面有一段記載:有一次,有一群法利賽人抓到一名行淫的婦人(照當時的律法:任何人現場抓到行淫的婦人,都可以用石頭將她丟死),他們將她帶到夫子(當時人對耶穌的稱呼)面前,問耶穌當如何處置;耶穌說:「你們當中有誰沒有犯過罪,就可以第一個拿石頭打她。」接著不久,婦女和小孩就扔下手中的石頭,走了。男人也跟著走了。耶穌抬起頭問婦人:「他們人呢?」
「他們都走了,夫子!」婦女回答;「我也原諒妳了,你可以回去了,以後不要再犯了。」耶穌回答道。
※易地而處
這是一則很動人的記載,讓人聯想起莊子所說的「是己而非人」,小自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大至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起源都是認為: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甚至認為自己在替天行道。有人說:在德國二次大戰時,納粹黨的心目中,上帝的左臂衣服也有綉上納粹的萬字符號。所以,易地而處就顯得很重要了。「如果我是他,此時此地我會有什麼感受?我會有跟她一樣的作法嗎?」
※傾聽對方的感受
美國有一位很有名的電視女主持人曾經說過:最討厭的事是別人隨便跟你說:我瞭解你的感受。一個沒有喪偶過的人,是不容易知道喪偶者的處境。 你沒有對方際遇,往往很難瞭解對方的感受,強作解人不免流於鸚鵡學舌。這時,如果很謙卑的說:「我不瞭解你的感受,但是我願意傾聽你的感受。」,這樣會比較貼近對方。
※瞭解對方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
在輔導上,對求助者的想法和作法往往不作價值的論斷,否則對彼此的關係是很大的傷害,諮商關係往往會因此而中斷。與其作價值的判斷,不如去瞭解對方行為背後的真正動機。對行為善惡曲直的判斷,背後的動機往才是要考慮的重點。
※良性溝通
箴言廿五:11【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器裡。】如果與人的談吐真心誠懇、文雅和氣,較容易建立受人歡迎、歡喜的良好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用言語溝通要用對方法:有建設性的傾聽,適時予以回應;時常提到對方的名字;讓對方盡情談論自己;讓對方感覺他很重要;強調彼此之間的相似處;交談就會很投機,彷彿找到知音。
※別急著扔第一快石頭
秉持助人的宗旨,強化生命價值與意義,期待每一個人都能因為認識生命、欣賞生命進而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我們處在互動日益頻繁的現代社會裡,如果急著去扔第一塊石頭,有時是會對對方造成真正的傷害!(陳誠中)
原登載於106年12月7日東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