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

(真實案例)
阿芳(化名)和老公在菜市場賣水果,工作認真,待人和善,生意不錯。兩夫妻生了兩個孩子,老大今年17歲是女生,老二今年12歲是男生,雖然工作忙碌,然而家庭生活還算和樂。

最近阿芳發現,大女兒的脾氣很容易暴躁,常常為芝麻小事跟弟弟吵架;以前很會照顧弟弟的,現在卻好像變了另一個人似的。不僅如此,她面對阿芳夫婦的態度也有所改變,常常板著臉,顯出不耐煩的樣子,如果進一步追問,就會亂發脾氣;大女兒在性格上如此大的變化,使得夫妻倆不知如何是好…,商量之後就決定打生命線的協談專線「1995」求助。

(生命線解析)
您的家裡有正處於青春期的子女嗎?許多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相處時,總是會有一些較為特殊的行為反映,包括
1.最好是「不聞不問」:青春期的子女不喜歡父母對自己的學校生活與人際關係有過多的詢問。
2.最好是「不理不睬」:父母親好意的噓寒問暖、溫馨接送上下學或才藝班,不一定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所喜歡的。
3.最好是「不言不語」:孩子們常常會表現出「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態度,不喜歡與父母親過多的對話。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一方面希望父母瞭解自己,卻又想保有個人空間,而父母除了詢問之外,根本找不到跟青少年子女相處的適當方式,雖然父母希望消除彼此間的障礙或隔閡,然而孩子們卻不願表達心中的感受,甚至在行為、言語上產生衝突。

在青少年的成長階段,許多人會求助於情緒管理的技巧或方法,然而,親子關係的有效建立是需要用心與耐心的花時間培養。如果父母希望理解孩子的想法,第一個步驟就要從「傾聽」開始,許多父母的叮囑,青少年子女心中是明瞭的;如果父母想要與孩子對話,就要運用鼓勵的方式來取代威脅,有時孩子不是不想說,而是他那混亂無章的思緒是需要時間來整理與沈澱的。如果當下雙方的情緒反應產生驟變,就會讓孩子感受到「與其多說多錯,倒不如不說不錯」。所以,給予孩子適度的時間去構思如何表達是有必要的,運用「引導式」的方法協助孩子提供思考的方向,將有助於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或者感受,並且能進一步鼓勵孩子學習「願意與人溝通」。

在親子關係的建立上,父母親先學會「同理」、「傾聽」青春期的孩子們,唯有如此,我們的孩子們才會有機會學習適當的「表達」與「思考」。加油!無論是孩子們或父母親,我們都給與最大的祝福!

花蓮縣生命線協會 祝福您! 全國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原登載於104年4月22日東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