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案例)
阿忠已經到了屆齡退休的年齡,對於「退休」兩個字,在阿忠的心裡是「既欣喜,又擔憂」的矛盾,雖然想到不用再過著上班打卡的生活就令他覺得「欣喜」,然而他也看見許多同事在退休之後,既孤單又無聊,幾年後突然疾病纏身…,令阿忠很「擔憂」。
(生命線解析)
如何「讓老年生活活得精采有意義」,已經成為現今社會的重要議題之一,根據專家的建議:「通常在四十歲的時候就應該開始為老年生活做預備」,提早規劃老年的生活方式、身心健康、財務經濟,使自己活得有尊嚴、有活力!
如果有妥善的生活規劃,老年的生活是可以在悠閒中仍然發揮人生數十年累積的智慧,繼續在社會某個角落貢獻專業,讓生命的成就感充塞在每個充實而愉快的日子裡。在290期天下雜誌的文章中提到四個準則:
第一個準則:及早規劃
日本聖路加國際醫學院院長日野原重明認為:「人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並不是到了老年之後,才來思考老後的對策,必須要在年輕時就意識到老,並有所準備」。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調查發現,台灣感覺生活不快樂的老人中,五○%是因為身體病痛,其次是經濟問題佔二○%。因此如何規劃健康和財務,是首先必須面對的問題。
第二個準則:以專業服務社會
如何使老年生活更豐富?就是要「將自己的專業,轉入社會服務和社會公益」當體力或精神都逐漸衰退時,應該在沒有經濟壓力下,持續發展專業能力,使自己滿足在「我在社會上依然有用、有貢獻」的需求中。
第三個準則:培養多元興趣
當一個人再也不用「上班」時,往往有很深的失落感,而在退休後無法調適。所以,作家平路認為「應該及早培養除了工作之外的興趣和嗜好,從興趣中,也可發展出另一種終身學習的專業」。
第四個準則:經營家庭和社團生活
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表示:「東、西方社會的老人對於生命的意義有著不同的看法,西方老人注重自我有無成就,而東方社會,如台灣就偏向子孫的成就和家庭倫理的親情」。在壽險業的許新生認為「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對妻子和孩子、家庭做生命的投資…。」有一位中小企業的單身女性主管則認為「參加社團是開拓未來退休時情感生活的重要方式」。
最後,建立正向的價值觀是很重要的,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依據,人生在不同階段對生命和生活有著不同的態度,所以,面對未來,如何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活得精采?從現在就開始思考、規劃、行動,是很重要關鍵。
花蓮縣生命線協會 祝福您! 全國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原登載於105年3月16日東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