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自私的人嗎!

(真實案例)
為誠(化名),生性熱情,凡事總是先為別人著想,鄰居、家人、朋友、同學、師長、同事、主管…,只要是認識為誠的人,都會認定他是一位誠懇待人並且熱心助人的人。

為誠的老婆當年就是欣賞他的真誠、善心,才決定嫁給為誠。這幾年夫妻恩愛令人稱羨,他們陸續生了三位寶寶,逐漸的家庭生活的經濟負擔也變得沉重,生活中的瑣事也增加許多,為誠的老婆希望他以自己的家庭為重,無論金錢或時間,都應該將老婆、孩子排在最優先照顧、關懷的排序中…。

老婆的期待卻讓為誠很困惑,他心中當然重視他的家庭、老婆與孩子,然而他也無法改變對於身邊朋友的熱心、熱情。最近,為誠經常反問自己,如果我以家庭重,那我會不會越來越自私,最後會不會成為「自私的人」,而違反自己的性格呢?

Read more

向努力工作的身心障礙朋友 致敬!

(真實案例)
阿賢(化名)今年32歲,因罹患小兒麻痺症,而成為重度殘障者,阿賢的父母親學歷不高,藉著在工廠努力工作、配合加班來維持家計。

從小阿賢就體會到,自己將來會比一般人更不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學會觀察各行各業中,適合自己未來工作的職業。在高中畢業那年,為了幫忙父母親賺錢貼補家用,並且為自己的大學學費預作準備,阿賢與父母商議先工作兩年再繼續升學。
由於阿賢從小就清楚自己的興趣,上大學時就選讀技職院校的資訊管理系,畢業後經由就業服務站的協助,順利的找到心目中理想的工作,阿賢分享自己的心得:「我從國中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麼,我相信!只要不斷充實自己,就能夠往自己的目標邁進!」

Read more

愛與被愛的故事

(真實案例)
志明(化名)有一位交往半年的女友,彼此感情很好,但是志明心理卻揮不去上一段感情被要求分手的痛苦與挫折,甚至擔心會不會重蹈覆轍,這種渴望愛情又怕被傷害的感覺,使志明非常的困擾…。

Read more

你是我的兄弟—精神病患家屬的迷思

(真實案例)
阿賢(化名)今年三十歲,有一位交往多年的女朋友阿嬌(化名),阿賢很期待能和阿嬌結婚,但是在他的心裡卻有許多的擔心,因為阿賢有一位罹患精神疾病的哥哥。雖然阿嬌不介意,然而阿賢卻有許多的疑慮,他擔心「我是不是也有精神疾病?」、「以後我們的孩子會不會也罹患精神疾病?」…,這些問題使阿賢非常的苦惱。

Read more

好好說再見—學習與自己最親愛的人道別

(真實案例)
明惠(化名)結婚得晚,已經超過生兒育女的年齡。原本期待老來有伴,那裡料到短暫的九年婚姻生活卻因丈夫的肝癌病逝,倏然畫上句點。

先夫二個事業有成的兒子為了爭奪父親的遺產,和身為繼母的明惠惡言相向,感情交惡。膝下無子承歡,明惠退休以後,孑然一身、形單影隻,平添抑鬱。以致積鬱成疾,得了重度憂鬱症,多次入住醫院治療。更不幸地,兩年前,發現得了卵巢癌…。

幾次化療下來,羸弱單薄的身子,更顯得形銷骨立,前胸貼後背了。在乏人顧惜撫慰的景況下,倍感淒涼而自憐自艾、覺得人生乏味不值得眷戀、幾度想自我了斷。唯一的胞弟-明仁(化名)也無奈無助,無從寬慰。

Read more

自古「成功」在於「嘗試」

(真實案例)
煥榮(化名)是學校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擁有滿腔的熱血,卻老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是讀錯了科系,才找不到工作?還是大環境不佳、經濟不景氣,才讓自己到處碰壁?煥榮多麼期盼能找到自己喜歡而穩定的工作,可是…甚麼是「自己最喜歡的工作」?煥榮也說不上來。有時羨慕別人創業成功,自己也想貸款投資開創一片天地;但是自己到底適不適合當老闆?甚麼樣的行業較適合創業投資?煥榮內心實在沒有把握、毫無信心。為了找到合適而滿意的工作,煥榮真是充滿焦慮和擔憂。

Read more

世界因你而改變

(真實案例)
阿寶(化名)是一位十七歲的大孩子,天生殘缺走路必須藉著輪椅,是一個人見人憐的孩子,可是在阿寶的身上卻又能夠看見陽光,因為他開朗、健談、幽默、有主見、有理想、有抱負,許多認識阿寶的人都很喜歡與阿寶相處。

其實,阿寶並不是一出生就如此順遂,他經歷面對生活中各種生活細節的挫折,他也曾面對失望、孤單、寂寞、無人理解的無奈。所幸在國小三年級,阿寶遇見一位用心的導師,整整陪伴他兩年的時間,從心理的調適到課業的協助以及人際關係的建立,使得原本沮喪、固執、憤世忌俗的他,逐漸改變成為今日的陽光少年…。

Read more

走出生命的幽谷

(真實案例)
「我打了我媽媽,我好後悔、很難過,我想要自殺…。」在電話的那一端傳來陣陣抽搐的哭泣聲…。張磊(化名)幾年前出了車禍,身體受了重傷、妻子要求離婚、工作也沒了,一連串的打擊使得憂鬱症逐漸纏身…他曾經有多次的自殘行為。

這幾年都是年邁的母親在照顧他。張磊在電話中的聲音有氣無力,一直說他很後悔,他不應該打了媽媽…。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婚後母親與他們同住,可惜好景不常,幾年前那場意外的車禍,使張磊的人生突然變了調、生活也走了樣,失業、離婚、憂鬱症…似乎所有的挫折都接踵而來,張磊覺得整個人彷彿墜入幽暗的谷底,求告無門。

在絕望之餘,他忽然想起電視上宣導的生命線專線電話「1995」,於是鼓起勇氣打來電話,向生命線求助。生命線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張磊,經過審慎評估之後,便安排邀請張磊和他的母親前來中心面談。

Read more